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1874年5月9日-1939年3月2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新普顿县,是英国考古学家和埃及学的先驱。埃及帝王谷图坦卡蒙王KV62号陵墓及覆戴著“黄金面具”的图坦卡蒙王木乃伊之发现者。26岁时被任命担任开罗南部的古埃及奴比亚(Nubia)的遗迹监督官。
叶学明,考古学家,文物专家。1937年生于山东菏泽。1955年毕业于菏泽一中,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从苏秉琦等名师。1960年毕业后,任职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0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成立后,任该所研究员。现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
主要著作:参加《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的编写;专著有《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住址和墓地发掘报告》、《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魏晋南北朝文化》、《永不逝落的文明-三峡文物抢救纪实》、《玉魂国魄(三》等;文章百篇,近期发表有《三峡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及其基本经验》(《中国文物科学研究》工期)、《中国古代城市考古及其保护的有关问题》(《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研讨会文集》、《中国文物保》2008.1.25)等。
奥斯丁·亨利·莱亚德(Austen Henry Layard,1817年3月5日-1894年7月5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曾任阿伯丁大学名誉校长,英国考古学家、艺术史专家。他以发掘尼尼微(今伊拉克北部)以南的亚述文化遗址尼姆鲁德而闻名,对揭示巴比伦和亚述古代文明有重要贡献,被称为“英国西亚考古学之父”。
王嗣洲,男,1958年1月出生,山东牟平人。副研究员。1976年12月参加旅顺博物馆工作,198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后为旅顺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现为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学会会员。1990年以后,先后发掘了庄河北吴屯、瓦房店三堂、旅顺大潘家和北海王家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瓦房店东风水库淹没区的汉魏晋墓等一系列大连地区主要考古发掘工作,在学术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194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英国进修。1966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历任台湾大学教授、考古人类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宏,男,1962年生,湖南人,学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胜前,男,1972年生,湖北嘉鱼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槐准(1892-1970),1892年出生于海南文昌昌洒凤鸣村,先后在当地的“宝敦学堂”和“蔚文学堂”读书,21岁毕业时,也就相当于今天的高小学历程度。他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瓷器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被誉为“研究中国古外销陶瓷第一人”。
美国考古学家。以研究美国西南和中美洲地区考古而著名。1885年10月29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马凯特市,1963年6月11日病逝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
马克斯·冯·奥本海姆男爵(MaxvonOppenheim,1860.07.15-1946.11.17),德国业余史学家、业余考古学家,收藏家,在近东古代文明的考古学上有重要的贡献,20世纪一、二十年代,他两次发掘了叙利亚的铁尔哈拉夫神庙遗址。
白礼昌,男,汉族,祖籍陕西神木,1943年3月生于山西兴县。中共党员。国际考古专家。毕业于山西省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亚洲新经济研究学社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原任离石师范学校教师,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士、山西城市研究所研究员、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兼职教授、吕梁市古代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
阿瑟·埃文斯(阿瑟·伊文斯(伊文思、艾凡斯),SirArthurJohnEvans,1851年7月8日-1941年7月11日),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曾任牛津阿什莫尔博物馆馆长。他致力于希腊考古,发掘克诺索斯王宫遗址,提出米诺斯文明的概念,代表作有《克里特人象形文字与前腓尼基人文字》《迈锡尼人对树与柱的崇拜》《米诺斯王宫》。
约翰·休伯特·马歇尔(1876年3月19日-1958年8月17日),出生于彻斯特,毕业于剑桥大学,考古学家,曾任印度考古总监。他著有《摩亨佐达罗及印度河流域文明》 《呾叉始罗》和《犍陀罗佛教艺术》等作品,其中《塔克西拉》为其最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而《犍陀罗佛教艺术》中译本在中国影响较大。
汤姆森,C.J.Thomsen,Christian Jrgensen (1788~1865)丹麦考古学家。首先在史前考古学中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分期法作为欧洲技术发展的 3个阶段。1788年12月29日生于哥本哈根,1865年5月2日卒于同地。出身于富商家庭,本人也担任商业经理直至1840年。他自幼爱好收集古钱和其他文物,并有志于史前考古学的研究。1816年被任命为丹麦王家文物收藏所秘书,后出任丹麦皇家北方(北欧)古物博物馆馆长,直至逝世。任博物馆馆长期间,他首先将上述3段分期法应用于古物陈列,并在所著《北方文物陈列指南》(1836)中介绍了这种陈列法。该书英译本于1848年出版,对欧洲考古学界影响很大。汤姆森首创的3段分期法,通过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质料的演变,说明了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普遍为考古学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