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
弗朗茨·卡夫卡(德文: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犹太人,20世纪奥地利德语小说家,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弗朗茨·卡夫卡于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因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其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来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弗朗茨·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是其创作的永恒主题,这种别开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弗朗茨·卡夫卡的主要作品有《审判》、《变形记》、《城堡》、《致父亲的信》等。
2010年6月30日德国时间,现年51岁的克里斯蒂安·伍尔夫当选德国新总统。生于1959年,做过律师,1994年开始进入政坛。伍尔夫信仰天主教,现任夫人贝蒂娜·伍尔夫是他第二任妻子,也是最年轻的第一夫人。两人生有一个儿子。伍尔夫是中国同济大学的名誉博士,与中国关系密切。
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 1493—1553) 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作家、教育思想家。他的生平,由于缺乏确实可靠的传记,从16 世纪以来即残缺不全。1903 年,法国成立了以法兰西文史研究院教授阿贝尔· 勒佛朗为首的 “ 拉伯雷研究学会 ”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对拉伯雷的事迹和主要著作的成书经过已基本考察清楚。拉伯雷生于法国中部都兰省希农城,其父为希农地方法院首席律师。希农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有“法兰西花园”之称。拉伯雷在故乡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在家乡的一座修道院中开始接受启蒙教育。1520年左右,进入圣芳济修道院当修士、结识了一些人文主义学者。他酷爱希腊文、希伯莱文、法律和天文学、后遭教会迫害而转入圣本笃修道院担任院长的私人秘书。
亨利克·易卜生,挪威著名戏剧家、诗人。出生于木材商人家庭,16岁入药材店当学徒,22岁去首都奥斯陆参加社会主义者领导的工人运动并从事写作。曾长期担任剧院编导,1864年丹麦和普鲁士战争爆发后长期侨居罗马等地。
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纳撒尼尔·霍桑。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 其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重讲一遍的故事》等,长篇小说《红字》、《带七个尖顶的阁楼》、《福谷传奇》、《玉石人像》等。这些都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名著。
莫泊桑,全名基·德·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8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居斯达夫·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21年12月17日出生在卢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他的主要作品有《包法利夫人》等。1880年5月8日,法国文学家福楼拜逝世。
杰弗雷·乔叟(约1343~1400)英国诗人。十几岁起进入宫廷当差。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的部队远征法国,被法军俘虏,不久赎回。乔叟与宫廷往来密切,当过廷臣、关税督察、肯特郡的治安法官、郡下议院议员。他曾因外交事务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到过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国,有机会遇见薄伽丘与彼特拉克,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乔叟在庇护者失宠期间,被剥夺了官位和年金,经济拮据。他曾写过打油诗《致空囊》给刚登基的亨利四世,申诉自己的贫穷。1400年乔叟逝世,安葬在伦敦威斯敏特斯教堂的“诗人之角”。
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文豪”,“女性中最完美的艺术家”,英国本土最受欢迎的作家,她是——简·奥斯汀(Jane Austen)。奥斯汀(1775-1817)曾形容自己的作品好比是一件三英寸大小的象牙雕品;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6部长篇小说:《理智和感情》、《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诺桑觉寺》、《劝导》。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
雪莱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色彩最浓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于苏塞克斯郡,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因哲学论文《无神论的必然性》被学校开除。1812年赴爱尔兰,支持爱尔兰人民的抗英斗争,发表《告爱尔兰人民书》,他的进步立场遭统治者仇视,于是被迫离开祖国,移居意大利。1822年在海上遇风暴溺死,年仅二十九年。1813年,雪莱发表第一首著名的长诗《麦布女王》,长诗用梦幻和寓言的形式,反映了作者对宗教和私有制的谴责和变革社会的愿望。长诗《伊斯兰的起义》(1818)猛烈抨击了专制暴政对人民的压迫和血腥屠杀,歌颂了革命者的反封建斗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是雪莱的代表作。他还写有《钦契一家》(1819)、《西风颂》(1819)、《云雀颂》、《自由颂》和《自由》等大量的诗篇和诗剧,以及著名的论文《诗辩》(1821)等。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原来译名为彼得斐 Petogfi Sandor 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1823年1月1日生于屠户家庭, 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代表作有《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致英国人民》、《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云》、《致云雀》、《西风颂》等,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雪莱短暂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诗歌展现的那样,虽然屡遭挫折,身处逆境,却仍能正直刚强,勇敢前行。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济慈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1816年,他认识了李·亨特、雪莱等著名诗人,受到他们的影响。11月,他弃医从文,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终于成为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
诺瓦利斯(1772-1801)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抒情诗代表作有《夜之赞歌》(1800),《圣歌》(1799)等。他还写过长篇小说《亨利希·封·奥弗特丁根》,书中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憧憬的象征,非常著名。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1986.4.14),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波娃头脑明晰、意志坚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西蒙·波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另一位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讲演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
吕碧城(1883年-1943年),女,行名贤锡,后更名碧城,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后改号圣因,晚号宝莲居士,法号曼智。安徽旌德人,中国作家、词人、教育家、政治人物。她提倡女学,是素食主义者和动物保护主义者,佛教居士。她是20世纪在欧美提出禁止杀害动物的先驱者之一。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苏青(Su Qing),别称:苏苏;1989年7月5日出生于中国湖南衡阳,著名内地女演员,毕业于湖南传媒学院。2010年在《美人心计》中饰演张皇后而被众人熟知。2011年参演《生死大营救》,同年参演《倾城雪》。2013年演出大型古装剧《云中歌》,并在其中饰演女二号许平君。誉为新一代的“古典美人”。主要代表作有《美人心计》、《倾城雪》、《乱世佳人》、《那是一个春天》等。2015年9月13日,参演电视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冉云飞,1965年生于重庆酉阳,长居成都。著名青年学者,作家,杂文家。人称“冉匪”,自称“一个码字的乡下蛮子”、“大学本科,监狱硕士”。“2008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曾获全国及省级奖数次,有作品入选高中语文阅读教材,被媒体誉为是"民间教育家"。现供职于《四川文学》杂志社。著有《尖锐的秋天:里尔克》、《陷阱里的先锋:博尔赫斯》、《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等。
刘师亮:四川内江人,是四川著名的奇才子,解放前为一家浴池老板。一生忧国忧民,渴望国家的繁荣昌盛,人名安居乐业。他曾信奉过康、梁,寄希望于光绪皇帝,也曾热烈拥戴过辛亥革命。但都幻想破灭,此联是他四十八岁时回顾往事感慨而作。
威廉-赫歇耳,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恒星天文学家。出生与德国汉诺威,15岁参军并当了军乐队小提琴手,1757年,离开军队偷渡到英国,从1771年起,成为天文爱好者。
伊葆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人,满族。辽金史专家,古文字、碑文、辽金书画鉴定家。艺术评论家。曾用笔名:许一、许毅、褒里、苦荼居等,曾在哈尔滨社科院 、哈工大、东北林大、大连大学工作。编过三种报刊,发表各类文章400万字;已出版专著 《辽金文物摭英》、《流沙沉宝》、《金代碑石丛稿》、《金代铜镜》、《北京正阳门》(合著)、《辽金书画家辞典》(合著)、《金代书画家史料汇编》、《京畿读碑脞录》(即出)等16种 。现任教于北京一所高校。
张桃洲,1971年生于湖北天门,2000年12月在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燕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张颐武,男,1962年8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93年5月加入民进,1987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进中央委员、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
1961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徐敬亚 (1949~)吉林长春人。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华青(谢治藩),1963年3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文化,学习话剧表演和传媒策划两个专业。是我国资深媒体人,品牌战略和规划执行专家,广播电视策划人主持人,朗诵配音与播讲艺术家,曲艺评论家,书法家,诗人。学业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
丁琪(1895-1975)书画评论家。字柏岩。镇江人,丁传靖次子,丁瑗(丁蘧卿)兄。
刘墨,男,1966年生于沈阳,中国美术史硕士、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
约翰·罗斯金 (John Ruskin,1819-1900),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和美术评论家。他对社会的评论使他被视为道德领路人或预言家。他先后于1870-1879年和1883-1884年两次担任牛津大学的美术教授。
袁文殊(1910~1993),笔名舒非,著名的戏剧电影评论家、电影事业家,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他中学时期就开始参加进步学生活动。1930年,进广东戏剧研究所戏剧文学系学习编剧,次年发表处女作——独幕话剧《领带》。1933年,袁文殊担任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的领导工作。1934年初,袁文殊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活动,担任执行委员,并负责戏剧理论组的工作,为团结革命、进步的戏剧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组织活动。同时他还以舒尼、薛尼等笔名撰写了大量戏剧电影的评论文章。
水天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曾主持和参与评审中国油画年展、“世纪之门”现代美术展等展览和新时期美术创作理论研讨会等多次学术研讨会。
英国诗人、评论家。拉格比公学校长、托马斯·阿诺德之子。曾任牛津大学诗学教授(1857~1867)。主张诗要反映时代的要求,需有追求道德和智力“解放”的精神。其诗歌和评论对时弊很敏感,并能做出理性的评判。代表作有《评论一集》、《评论二集》、《文化与无政府主义》、诗歌《郡莱布和罗斯托》、《吉卜赛学者》、《色希斯》和《多佛滩》等。
彭光谦,中国军事评论家,1943年11月生,湖北黄陂人,2000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军衔,1962年至196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携笔从戎,历任坦克排排长,坦克团、师、军区装甲兵政治机关干事、秘书、副处长,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团副政委,军区工程科研设计所政委。
赵德利,山东莱西人。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宝鸡文理学院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陕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宝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专长文艺民俗理论与批评。
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1896–1966年),法国诗人和评论家,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他和其他超现实主义者追求自由想象,摆脱传统美学的束缚,将梦幻和冲动引入日常生活,以创造一种新的现实。安德烈·布勒东出生在法国的丹什布雷市(Tinchebray)。就读于巴黎大学医学院,其间接触到弗洛伊德的著作。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概念对布勒东的作品有重要的影响。
刘厚生,男,导演、戏剧评论家。原籍江苏镇江,1921年1月出生于北京,1931年移居上海。 1935年受左翼戏剧影响开始热爱话剧。1937年7月,考取南京国立戏剧学校(第三届)导演系,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做了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