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2005) 山西省河津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
陈克功是陕西省安定县人,他是一名中国解放军少将,为中国作出了伟大贡献。
(1917—1997)江苏省铜山县人。一九三○年参加反帝大同盟。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陈绍昆(1921— ),江苏省宿迁县人,一九三九年入伍参加八路军。一九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陈金钰是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队员、班长、副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等职,参加了大金铺、曹家河、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反“六路围攻”等战役战斗,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营长、大队长、团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反“蚕食”。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副旅长、师长等职,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解放军第九步兵学校校长、石家庄步兵学校校长、副军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陈青山,解放军少将(1919—2003)福建省惠安县人。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一年参加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海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19—1991)山西省霍县人。一九三七年入北平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时逢七七卢沟桥事变,随投笔从戎。入山西太原军政训练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二纵队五团连政治指导员,决死第二纵队政治部干事、敌工股股长,保安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决死第二纵队第五团政治处代主任,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
1914—2000)陕西省延长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方升普(1915~1981),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12月21日在北京病逝。
高占杰(1921—2007)河北省束鹿县人。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北上先遣支队第三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二十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冀中军区政治部直工科科长,特务团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副兵团职离休干部、云南省军区原政治委员高占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4月3日6时55分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逝世,享年86岁。
郝盛旺(1917-2001),男,陕西省绥德县人。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六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班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徘长,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第五纵队一支队一营连长,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连长、副营长,第七旅特务营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营长,第十九团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四十六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四十七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代军长,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司令员。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黄新友,原名邓新友,壮族。(1912—1985)广西百色凌云县泗城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任中央军委交通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85年10月15日在郑州病逝。
焦玉山(1915—1990)安徽省阜阳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
金振钟(1914-1992),男,辽宁省海城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平西国民抗日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平西国民抗日军第三总队副总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二总队副总队长兼第四大队大队长,第六军分区军政学校教务主任,第三军分区教导大队军教主任,独立第四团政治委员、教导大队大队长,晋察冀游击军参谋长,冀晋军区司令部作教科科长,第十六军分区十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独立旅副旅长,辽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辽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五十军一四九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麻志皓(1917—1999)河北省遵化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60年毕业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部副部长,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装甲兵副参谋长,装甲兵后勤部部长,装甲兵副司令员。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裴宗澄(1915-2003),山东省济南市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纵队营长、团参谋长,胶东军区教导团团长,华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校长,胶东军区副参谋长。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军务处处长、上海警备区参谋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防化学兵部副主任,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司令员部顾问。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戚先初同志安徽省金寨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看护员、保卫局员、旅特派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空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张店战役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邯郸、张家口、鲁西南、淮海和渡江战役,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为空军后勤建设和部队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戚先初同志因病于1991年3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钱春华(1911—1993)浙江省鄞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秘书、教育干事、参谋,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治部秘书,抗大总校校务部秘书、秘书股股长、秘书科科长,上干大队政治指导员。
宋学飞(1904—1970)河北省易县人。一九二六年人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参加东北军。一九三八年编入八路军。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参谋长,西海岸指挥部副参谋长,河北省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杨有山,少将,辽宁辽阳人,1906年出生。1925年参加东北军,历任班长、排长。1928年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4旅25团排长。
周家美(1913—1997)湖北省潜江市人。周家美,曾用名田川,19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县总口农场的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十二团营特派员,第十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营特派员,晋察冀军区宋支队第三十四大队特派员,骑兵大队政治委员,冀东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教导大队大队长,第十二团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第八地区队区队长,第十八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第二十二旅旅长,冀察热辽军区第十八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辽西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西军区参谋长,松花江军区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倪嗣冲,安徽阜阳人,生于1868年,其父为一县官。倪嗣冲自幼聪明机灵,清末参加小站练兵,后节节提升,经袁世凯推荐任河南布政使、武卫右军翼长,1914年任安武上将军衔、安徽都督。曾联名14省上书拥护袁世凯称帝,后接任长江巡阅使,兼任安徽督军,1920年皖系失败后隐居天津。隐居期间,他投资银行、纱厂、面粉厂、油漆公司等,还在英租界、日租界及河东、河西等区广置房地产。54岁时病故。
吴元济,(783年-817年)唐代宪宗时叛藩的首领。沧州清池(今 河北沧州东南)人。吴元济之父 吴少阳为 淮西 节度使,治 蔡州(今河南汝南)。唐代宗、德宗以来,淮西镇勾结河北诸镇,成为唐廷心腹大患。
王承斌,1923年6月13日,曾带兵在天津杨村火车站围困大总统黎元洪,夺走总统印交给曹锟。1923年9月,在曹锟贿选总统时,总管贿选筹款工作。历任直隶省长、直隶督军、直鲁豫巡阅副使兼直隶督军、省长等职。1924年10月,参与冯玉祥策划的“北京政变”。后被进入天津的奉军缴械。下野寓居天津英租界。1928年5月北伐军逼近京津,转居大连,不问世事。1931年9月东北沦陷,日伪邀请王出山,王不从,转北京定居。1936年2月15日,因心脏病在北京病逝,终年五十九岁,葬于家乡兴城市元台子满族乡枣山村。
潘文华(1886年10月16日-1950年11月16日),国军二级陆军上将,字仲三,四川仁寿县人。川军甫系的武德励进会第二任会长,刘湘死后替补成为川军五行中的一人。历任国民党第7战区23军军长、川军教导师师长兼重庆市长、28集团军总司令兼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新中国西南军政委员会常务委员。1938年1月19日,刘湘病逝,潘文华护送刘湘的灵柩回川,从而结束了短暂的抗战史。1949年12月率部起义;1950年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潘文华向志愿军捐献寒衣款二千万元(当时币值)。
刘震寰(1890—1972),又名瑞廷,字显臣,1890年生,广西柳江县人。在广州读书时由刘古香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年)被派回柳州工作。柳州独立,任民军第一支队司令。1913年3月刘古香任广西第五军统领时,任帮统。9...
王行瑜(?-895) ,唐末将领。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位淳化县西北)人,原隶宁(治所在今彬县)节度使朱玫。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联合擅自攻取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次年,迫使昭宗李晔杀死宦官西门君遂及宰相杜让能等。昭宗赐行瑜铁券。
张公素,唐朝将领,872年至875年间以节度使身份控制卢龙镇(首府在今北京),并实质独立于朝廷。
陈行泰,唐将领,卢龙镇牙将.会昌元年(841)九月,卢龙军乱,陈行泰发动兵变,杀死节度使史元忠,但众心不服,时隔仅一月,即被牙将张绛诛杀.
潘复(1883――1936),原名贞复,字馨航,济宁东门大街人,清末举人,生于累世为官的名门望族。潘复幼时,倜傥不羁,然机弩颖悟颇有才华。
杨希闵(约公元九四o年至九八九年间在世)字无间,同州冯翊人。生卒年均不详,约自晋高祖天福中,至宋太宗端拱末之间在世,年三十九岁。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能不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皆希闵所为。...
王潮(846年——897年),原名王审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王潮生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是秦名将王翦的后代,琅琊王氏士族。唐末任固始县史。中和五年(885年)随王绪转战福建,因王绪多疑猜忌,遂发动兵变,囚王绪。次年(886年)攻占泉州(今福建泉州),为福建观察使陈巖任命为泉州刺史。陈巖死后,王潮命堂弟王彦复、弟王审知攻福州(今福建福州),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攻克。其后逐渐占领今福建省全境,先后受封为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
曹锳(1873-1927)字子镇,曹锟第七弟,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曾任蓟榆镇守使、第四混成旅旅长、直军第二十六师师长等职。
邢士廉(1885-------1954年)奉军著名将领。字隅三,奉天(今辽宁)沈阳人,满族,原姓锡尔德特氏,1885年生于沈阳郊区木匠屯。早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在黑龙江省军官养成所任教练官,不久即在孙烈臣的督军署就任中校参谋科长。由科长升任军警督察处督察长、中东铁路警备司令部咨议、参谋长、陆军第19混成旅参谋长、第2团团长、哈长司令部参谋长、长春绥芬河铁路警备副司令等职。1921年奉系张作霖、皖系卢永祥、广东孙中山达成反直三角同盟,张作霖答应以15万现洋和3万支枪械支持孙中山。但款项和枪支数目太大,由东北运往南方,要经过直系控制的地盘,事关机密,要选派精明干练之人负责押运。经多方推荐,张作霖挑选邢士廉携钱、械南下,邢士廉圆满完成任务。颇受张作霖的常识,任命他为东三省陆军第24旅旅长,军衔升至上校,驻防北镇,与直系控制的热河朝阳相峙,足见张作霖对邢士廉的器重。
皖系军阀是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
李厚基(1869年—1942年),字培之,江苏丰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初为直隶总督署卫队管带,后历任北洋军第二镇管带、标统,第四镇第七协协统。辛亥革命时,参加进攻武汉。民国建立,改称第四师第七旅旅长。
王汝勤,字幼甫,直隶密云(今属北京)人。北洋将领王汝贤之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 1912年,任河南督军公署参谋长。后任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1914年,任陆军第八师第十五旅旅长。1919年9月26日,王汝贤辞职,王汝勤继任师长,该师受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吴光新指挥。1922年2月,兼任荆州镇守使。1923年7月兼任长江上游总司令;1925年1月,被任为帮办湖北军务善后事宜。1925年北洋军阀失败后去职闲居。1939年2月在天津病逝。
徐枕(1921年-),浙江省镇海人,黄埔十七期生。抗日期间服役于第1军78师233团,参加豫西灵室及西峡口等诸多战役。
王懋功(1891—1961) 江苏铜山睢宁县双沟镇人,名国华,字东成,号懋功、栋臣。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检阅委员会委员。
黄敏惠,女,1959年1月20日出生,台湾嘉义人。台湾师范大学语文系毕业。曾任中山女子高级中学教师、嘉义社区发展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嘉义师院附小文教基金会董事、嘉义市工商妇女联谊会副会长、嘉义市长。2015年1月19日,任国民党副主席。2015年2月10日,任中国国民党智库国政研究基金会董事。2016年1月18日,朱立伦正式向“中常会”请辞,并宣布由黄敏惠代理国民党主席。
张昌财,男1952年出生在台湾桃园县,曾经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助教,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元智大学机械系能源科技中心主任等职务。现任立法委员
曹文生1943年2月生,湖南省永兴县人。陆军军官学校第35期(1966年)炮兵科毕业、1981年三军大学陆军学院毕业、1985年战争学院研究班、美国防空学校“霍克”(鹰)式导弹战术军官班、1986年战争学院兵学研究所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