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丁指清初诗人丁澎、丁景鸿和丁濚。
魏之琇,字玉衡,号柳州,浙江杭州人。清乾隆间浙江钱塘(杭州)名医。卒子乾隆37年(1772),时年过五旬,推其生时当在康熙60年(1721)左右。他虽出生于医学世家,但自幼失怙,不能得承庭训,完全靠力学潜修成才。魏氏工诗画,时与名人胡沧来、鲍绿饮、项金门等相唱和,著有《柳州遗稿》,颇有时誉。
鲍梓,字叔亭,河北南宫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十三年以知县授邑教谕,为人古直盾讷,通经训,工诗及书,尤精制艺,律法高而不泥于古。<br>
王宏撰(1622~1702年)字修文,亦字无异,号山史,陕西华阴县人,清代关 中著名学者。
梁九图(1816—1880年),字福草,广东顺德人。是道光、咸丰年间的社会名士、慈善家和诗人,也是岭南名园梁园的创建者之—,曾任刑部司狱。他不仅博学多才,而且乐于扶持后学,作育英才。此外,九图对公益事业也相当热心,经常捐资赈灾,并开设佛山育婴堂,削平仰船冈乱石以利航运,铺砌佛山通济桥一带的石路等等,深受群众好评。
钮祜禄·阿里衮(—1777),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字松崖。清初五大臣钮祜禄·额亦都、和硕公主曾孙,大臣钮祜禄·遏必隆孙,大臣尹德之子,钮祜禄·讷亲弟。清朝大臣。
朱右曾,江苏嘉定县(上海市嘉定区)人,字尊鲁,又字述之、亮甫,号咀露。清朝政治人物、历史学家。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至贵州镇远府知府、遵义知府,后以失职罢官。潜心著述。尤精训诂。以《逸周书》孔晁注本疏略,更多讹阙;卢文弨虽有校本,亦殊未备。乃采各家之说,考定正文,正其训诂,存是删违,申以己意,成《逸周书集训校释》十卷。该书与陈逢衡《逸周书补注》,均总录前人研究成果。又撰有《汲冢纪年存真》二卷,据清代所见诸书引文,加以辑录,注其所出,考其异同。
谢攀云,男,四川崇庆县(今崇州)人,清乾隆戊申年间(1788年)举人。曾任湖南宁乡县知县等职。
万光泰(1712年~1750年),清朝诗人、文学家。字循初,一字柘坡,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
赖信扬(1783—?),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深圳大鹏人,三代五将之一。信扬少年时由父亲赖世超指导练习武功。二十多岁时在大鹏营入伍,后升把总,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香山协左营千总,1846年升任澄海营守备,后任都习、参将、副将等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晋封福建厦门水师提督授安鹭将军,赏红顶花翎,一品官衔。由于八十年代信扬坟墓被盗墓者毁坏严重,逝世时间无法考证。
字芥舟,清朝官员,监生出身,惠州府归善县(今惠州市惠东县)人。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道光年间初任江西都昌县知县,历任江西吴城镇分防知府,同治二年(1863年)署江西广饶九南兵备道,理九江关税务,署理粮储道。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癸酉科云南文武提调管,加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赏戴花翎,封奇车伯巴图鲁,诰授资政大夫(正二品)。 现惠州市惠东县大岭镇大夫第村仍保存蔡锦青的资政大夫第(为县保护文物)。
刘宪章(1591年-1660年),号澹安。南直隶武进(今属江蘇常州市)人,刘克昌之子,武进西营刘氏第九世。明末政治人物。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经魁。
石焕章(1831—1879),字天瑞,号麟祥,湖南省宁远县石家洞乡人,国学生。咸丰元年(1851)至同治十一年(1872),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和苗族起义。咸丰四年(1854),将组建的疑勇营改为鸟勇,布防石家洞,先破义军于小茗洞和柏万城,继则协同王鑫镇压萧元发义军。
周之翰,(1826-1887),亦名侪亮,字西屏,贵州麻哈州(今麻江县)景阳乡人。周诚之父,周恭寿、周昌寿的祖父。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举人,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应试,以第一名补授内阁中书,后授侍读,官至四川知府
王士棻(1722—1796),清朝官吏。华州(今属陕西)东关外虫王庙人,字检斋,号兰圃。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右侍郎等,还曾任职江苏按察使。
张问彤(1768年—1832年),字受之,号饮杜,与张问安、问陶为从兄弟。少负隽才,工古文词,兼冥心理学。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乡试第一。嘉庆元年(1796)荐孝廉方正,补什邡教谕,日以讲学为事。晚授山西和顺县知县,山西巡抚欲留其在省垣以备顾问,以知州升用,未果,病卒。问彤精音韵学,又工诗,与问安、问陶时有唱酬,然独主少陵,故名其诗集曰《饮杜诗集》。胡传淮《张问陶年谱》、《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芝溪集》、《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载有其事迹。
唐乐宇(1739--1791年),清代诗人。字晓春,号九峰,别号鸳港。其高祖唐敬一出自遂宁黑柏沟张氏家族,与张鹏翮同祖先。
吴中七子是清代七位著名诗人、文学家钱大昕、曹仁虎、王昶、赵文哲、王鸣盛、吴泰来、黄文莲的并称。
桑调元(1695~1771),清代官员、学者。字伊佐,一字弢甫,自号独往生、五岳诗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时即聪明勤奋,且是远近闻名的孝子。
刘罗锅,即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相传刘墉有驼背,所以他在民间有个外号叫作“刘罗锅”。<br>
爱新觉罗·敦诚(1734——1791),字敬亭,号松堂,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爱新觉罗·敦敏之弟。清朝宗室、诗人。
钮祜禄·遏必隆(?-1673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钮祜禄·额亦都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三人并受顺治帝遗诏为辅政大臣。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惩治鳌拜,遏必隆亦被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遂削去其太师之职,夺世爵,下狱论死。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念其为顾命大臣,而且是勋臣之子,命仍以公爵宿卫内廷。康熙十二年(1673年),遏必隆病重,康熙帝亲临府邸慰问。是年病逝,谥号“恪僖”。
省庵大师(1686-1734) 清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俗姓时,名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
苏廷魁(1800~1878年),字德辅,一字赓堂,高要(今鼎湖区广利镇长利村)人。
董潮(1729年-1764年),字晓沧,号东亭,又号臞仙。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属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翰林、诗人、词人、书画家、骈文家、史学家。
卞士云(1788-1843)字光河,仪征人。少孤贫,父铭卒时,年甫十一,母陈,以黹工给脩脯。会岁歉天寒,因祝于庭前榴树下曰:天若祜吾儿读书成立,树便隆冬著花。未逾日,果发花一枝。母益勉之,由是刻苦励学。
吴兆泰(1851—1910)字星阶,别号弦斋,湖北麻城人。清朝官吏。与屠仁守友善,互相厉以道义。光绪二年进士,阅十年,以编修考授御史。时国防废弛,海军尤不振,朝廷乃移其费修颐和园。兆泰上疏力争,略谓:“畿辅奇灾,嗷鸿遍野,僵仆载涂,此正朝廷减膳彻乐之时,非土木兴作之日。乞罢园工,以慰民望,以光继列祖列宗俭德。”太后怒,罢其官。归里后,历主龙泉、经心书院讲席,充学务公所议长。宣统二年,卒。
方俊官,清代伶人,曾舞衫歌扇,倾倒一时。基本资料姓名:方俊官性别:男外号:状元夫人出生年月:不详朝代:清代民族:汉族身份:伶人
        宋文运,字开之,直隶南宫人,顺治六年进士。
瓜尔佳·富德(?—1776),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乾隆初,自护军擢至三等侍卫。乾隆十三年(1748)从傅恒征金川,累迁副都统。二十年参赞大臣从兆惠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二十四年为定边右副将军率师援兆惠,由和阗取叶尔羌,平定霍占集叛乱,以功累封一等靖远成勇侯,授御前大臣、理藩院尚书。两度以事下狱,皆获赦。三十八年,从明亮进攻金川。后坐罪被杀。
桑春荣(1802—1882),字柏侪,山阴(今绍兴)桑渎村人,寄籍直隶宛平。清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卞宝第(1824.12.28未时—1892年10月23日子时),字颂臣,江苏仪徵人。出生于中华民族历史中著名的“忠贞世家”,是东晋忠臣卞忠贞公的扬州支脉后裔,父亲为署浙江巡抚卞士云。卞宝第是晚清洋务派重要人物。任闽浙总督,兼兵部尚书,一品衔封疆大吏。卞宝第一生在“民生、文教、立法、执法、改革、海防、洋务、易俗”等八方面均有重大建树。在官德榜样方面,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十德著称于世。谕祭“鞠躬尽瘁 臣子之芳”,民奠“一代廉吏卞宝第”。卞宝第著有《方岳采风录》一卷;《闽峤輶轩录》一卷;《抚湘公牍》二卷;《卞制军政书》四卷;疏稿《卞制军奏议》十二卷;与晏端书、钱振伦编篡清同治十三年《扬州府志》;与李翰章编纂光绪十四年(1888年)《湖南通志》存世。
黄培芳 清广东香山人(今中山)人,字子实,又字香石,自号粤岳山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式副榜(副贡生)进入太学肄业。道光二年(1822年)充补武英殿校录官;道光十年授乳源、陵水县教谕,升肇庆府训导,封内阁中书衔。自称“粤岳山人”,能诗,与张维屏、谭敬昭称"粤东三子"。亦工书画。“粤东七子”之一。著作甚丰,著有《香山志》1卷、《重修肇庆府志》22卷、《重修新会县志》14卷、《易宗》9卷、《春秋左传翼》30卷、《岭海楼诗文钞》、《浮山小志》、《云泉随记》、《香石诗话》等不下50多种,共数百卷,世称“岭南名儒”。享年82岁。
王会汾,字荪服,号晋川,江苏无锡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殿试二甲御试一等一名,历官吏部侍郎、大理寺卿,充英武殿经史馆总裁。著有《梁溪诗抄》。
潘承家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潘承家於1715年(康熙54年)奉旨接替张国,於台湾地区担任台湾水师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中的这阶段,全台湾的海防军事层级最高武将,其统帅三营兵力,约数千名水师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