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处,汉族,东周齐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张夔,宋代广东潮州府海阳县隆眼城都人,唐宋潮州八贤之一,历任茂名令、廉州判官、知新州等。
元严,忻州秀容人,元代女道士,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近人胡文楷编《历代妇女著作考》援引《忻州志》:“元好问有二女弟,文而艳,为女冠。张平章谋娶,往访之,询其所作。
柳华阳(1736—?),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在皖水双莲寺出家,后又出佛皈道。遇伍冲虚传其修内丹术秘旨,“豁然道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来之灵物。”。著有《慧命经》、《金仙正论》,力主清静修持,仙佛合宗。强调修丹用先天,忌用后天。
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刺客。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万人之勇,是当时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业,家住无锡鸿山山北。今无锡鸿山东有要潭河,西南角有要家墩,是要离捕鱼、晒网的地方。要离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据《吴越春秋》所载,吴王阖闾在即位后第二年(前513年)派遣要离刺杀庆忌。后自杀身亡。《吕氏春秋》:“要离可谓不为赏动矣。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
王罕,又名王汗(《元史》作汪罕,蒙古语:王罕,ong qaγan,-1203年),名脱里或脱斡邻(蒙古语:脱斡 邻勒Тоорил),是克烈末代首领,因受金国册封为王,故称王汗。
蟜极是上古历史传说中的人物,黄帝的孙子,玄嚣之子,帝喾的父亲。
宁俞(生卒年不详),姬姓,甯氏,甯邑(今河南省修武县)人。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卫康叔姬封后代。卫文公时,开始做官,崭露头角,受到卫文公重用。卫成公时,卫国被晋所破,国君被晋文公抓住囚禁。宁俞不避艰险,周旋其间,最终保全了卫成公。卒于任上,谥号为武,史称宁武子。孔子称赞: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步叔乘,春秋末年齐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尚道明是常杰淼的长篇评书《雍正剑侠图》(又名《童林传》)中的人物,主角童林的授业恩师之一。是一位出家的道士,江湖上的剑客,人称“谈笑清居无极子”。拜大清国“四大名剑”的三爷“太极八卦庶士”张鸿钧为师,与三位师兄弟“太虚上人”庄道勤、”爱莲居士太极真人“何道源、“知机子”谷道远行走江湖,共称为剑客。
焦先寿命达一百七十岁。他经常服食白石,并把白石分给别人,像煮土芋那样煮熟了吃。他每天进山砍柴,然后把柴送给别人,先从村头第一家开始,一家一家地分送柴禾,周而复始。焦先每次把柴禾背到别人家的门外时,如果主人看见,就把他请...
公夏首,字子乘,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梁鳣(前522~?)名鳣,字叔鱼,号子京,汉族,齐国人。少梁开国康伯之九世孙,晋大夫益耳五世孙。齐景公时从学孔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梁鳣四十二岁才生骢,取名赎字子襄,为曾子门徒。父子皆祀孔庙。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梁鳣便是七十二贤人之一。东汉永平十五年明帝刘庄到曲阜祭祀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之后,作为孔门弟子之一,梁鳣便受到历代官府的祭祀和封赐,汉追子京侯。唐代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梁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梁子”。
张世杰(?—1279年),涿州范阳(辽朝时期属于南京道管辖,金朝时期属于中都路管辖,今属河北)人。1234年金朝灭亡后为元朝将领张柔的部下,戍守河南杞县,后因犯罪逃奔南宋,南宋抗元英雄。
佘勉学,明代柳州八贤之一。生卒年月不详,字行甫, 明代马平县(今属广西柳州)羊角山镇社湾村人。为明代柳州八贤之一,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浙江钱塘知县。清苦自持,门无私馈。在监察御史任上,疏劾吏部尚书以权谋私,后贬为广东连州判官。在徽州府知府任上发仓赈济受灾徽民;贵州按察司副使任上平反冤狱多起。后转福建布政司参政,升按察使,致仕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