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志(1960-),男,广西扶绥县人,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罗登义(1906-2000),贵州省贵阳市人。全国著名农业生物化学家,教育家。
许启凤教授江苏宜兴人,男、汉族,1952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祖籍江西德安,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1981年6月6日,袁隆平获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余遥,农学家,小麦栽培专家,长期从事小麦栽培研究和科技管理,是中国作物栽培界德高望重小麦专家,是四川省首批评定的研究员。生于1934年,195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系。曾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1985-1994年),曾任四川省作物学会理事长,省科技顾问团顾问,省科技厅项目论证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和农业部科技(小麦)顾问,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张立平博士工作经历是1991.7-1999.8,在山西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从事马铃薯病毒检测及抗病转基因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1997年7月晋升为助理研究员。2002.8-至今,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中心,从事小麦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工作。2004年11月晋升为副研究员。
张述宽,男,现任广西玉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邹树文(1884-1980),字应宪,江苏省吴县人。生于1884年9月22日,卒于1980年9月17日,享年96岁。昆虫学家,中国近代昆虫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
张天才,男,1958年4月出生,运城市盐湖区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1980年参加工作.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汜水(今山东曹县北)人,著名古代农学家。他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郑殿峰,男,汉族,1969年10月生,黑龙江龙江人,中共党员,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农学博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省教育厅 作物学一级学科带头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省人事厅作物学重点学科后后备带头人,黑龙江农垦总局大豆耕作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黑龙江农垦大豆栽培首席专家,中国农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美国植物生长调控协会会员, 《大豆科技》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编委。
黄崇焘,号双井茶人,男,江西修水人。1923年出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1990年离休,副处级。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加工、经贸、研究工作60余年。
董伟,曾用名董占魁、董梅君,山东省冠县(原堂邑县)人。1923年8月21日出生。194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57年赴原苏联莫斯科全苏畜牧科学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动物繁殖学,1960年获生物科学副博士学位。
陈书略,男,汉族,1928年3月生,广东潮安县人,高级讲师。一九六二年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一九八三年起任汕头农校校长兼党委书记。
拔剑泉(1888—1964),广东省高州县人。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1926年他在广州东郊发现野生稻,随后论证了我国是栽培稻种的原产地之一;首先把水稻划分为籼粳两个亚种,并运用生态学观点,按籼—粳、晚—早、水—陆、粘—糯的层次对栽培品种进行分类;为生产上培育许多个优良品种,对提高产量和品质作出了贡献。晚年主持水稻生态研究,主编《中国水稻栽培学》;出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每年带领科技人员到各稻区实地考察,总结经验,为发展我国水稻生产和科技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备受中国人民崇敬的农业科学家。
康春林,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原湖南农学院院长,男,湖南湘潭人,1928年2月出生,1983—1988年任湖南农学院院长。
冯永忠,男,1972年11月出生于甘肃省渭源县。1993年7月,毕业于渭源县第一中学,1995年9月考入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系。1999年7月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