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耕望(1916年-1996年10月9日),名德厚,字耕望,号归田,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最欣赏的弟子。专治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和历史地理。 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文化研究所、新亚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0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唐代交通图考》、《唐仆尚丞郎表》及成名作《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等专书共7种,论文40多篇。以治学方法严谨闻名,被余英时称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黄纯艳,土家族,湖南永顺人,1967年7月生。先后在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和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为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
谷霁光(1907—1993),湖南湘潭人,1907年2月2日生,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曾任南开大学讲师,厦门大学教授,中正大学教授、系主任。建国后,历任江西师范学院教授、教务长,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西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江西省社科联副主席、名誉主席,江西省第二至五届政协副主席和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第一、二届中央委员和江西省委第一至三届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学会理事,江西省历史学会主席,全国秦汉史学会、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唐史学会、宋史学会顾问,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军制分支学科顾问。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兵制史、经济史的研究和教学。著有《府兵制度考释》、《中国古代经济史论文集》、《史林漫拾》。
张荫麟(1905年11月-1942年10月24日),出生于广东东莞,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著名学者、历史学家。他是“文学院四才子”之一,曾在《学衡》《清华学报》《东方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和学术短文40多篇,其代表作有《中国史纲》。1942年10月24日凌晨3时,张荫麟在贵州遵义病世,享年37岁。
曹大家(gū),即班昭(约49——约120),东汉史学家,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班固死时,所《汉书》的“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未能完成。她奉命与马续共同续撰。《汉书》初出,读者多不通晓,她又教马融等诵读。汉和帝时,她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们的教师。因为她的丈夫曹世叔的缘故,她从夫姓,被称为曹大家(同姑,音gū)。著有《东征赋》、《女诫七篇》等文。
鸟居龙藏(Torii Ryuzo,とりい りゅうぞう,1870年-1953年),日本四国德岛市人,知名日本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明治三年四月四日生,昭和二十八年一月十四日卒。
张芝联(1918年-2008年5月27日),浙江鄞县人,毕业于牛津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其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博闻强志,在世界史方面造诣深厚,更是公认的法国史专家,曾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主要代表作有《法国通史》《二十年来演讲录》等。
黎东方(1907年9月15日—1998年12月30日),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人,原名智廉。1907年9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其父黎淦,清季举人,仕于江南。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学贯中西。
1940年生。著名历史社会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系教授,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 1995年)。《近代中国》季刊(Modern China)创办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主要学术兴趣为明清以来社会史、经济史和法律史。主要著作有:《法律、习俗、与 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等。
刘大年(1915年8月-1999年),湖南华容县人,历史学家,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他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历史学理论问题,代表作为《美国侵华简史》《台湾历史概述》。
卫挺生(1890年-1977年5月)又名体国、绍浚、韬,字申父、琛甫,号经野。湖北省枣阳县双河镇人,中华民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联综组织建设的主要倡导者。
沈登苗:男,1957年生,浙江省慈溪市人,独立学者。1972年初中毕业,1989年中文自考大专毕业,无职称。1976——1996年在企业工作(主要从事船舶设计)。1996年底,因单位解体而失业。自1978年至今,几十年如一日,自学不辍。现谋生之余,进行人才史、科举史、海外交通史的交叉研究,旨在综合的角度,探讨历史人文地理学及当今中国人才发展之趋势。近几年,又对学术评论感兴趣。希望在专家的帮助、指导下有所收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雷纳·格鲁塞(1885年-1952年),出生于加尔省,毕业于蒙彼利埃大学,法国历史学家,曾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他以研究中亚和远东著名,其代表作为《成吉思汗》《草原帝国》 《亚洲历史》等。<br>
拉德洛夫(1837~1918)德国学者和俄罗斯政府顾问,对南西伯利亚和中亚突厥诸民族的人种志,民俗学、文化、古代抄本、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曾有重要贡献。他的活动构成了俄罗斯突厥学和世界突厥学历史的一个时代,以自己的著作奠定了突厥语文学的基础。
吴荣曾,1928年生,江苏苏州人,1954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专业方向是中国古代史中的先秦和秦汉阶段,长期以来主要从事这方面的教学活动。曾获北大教学优秀奖,北京市教师优秀奖以及国家教学二等奖(集体)。科研方面着重政治史,社会经济史,治学上则重视地下出土材料和文献记载的有机结合,以期获得对历史有新的视角和认识。主要著作有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撰写全部先秦史部分;此外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考古文物卷”撰写89个词条共14万6千多字、《尽心集――张政琅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主编)、《新译汉书传》(主编) 、《简牍与古代史研究》 。个人论文集《先秦两汉史研究》、《读史丛考》。
比尔·坎宁汉(Bill Cunningham)从1966年起就开始拍摄纽约的街头时尚,堪称“街拍鼻祖”。他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出现在街头。白天,他身穿深蓝色法国工装配卡其裤、踩着一辆红色老旧自行车,在57街和第五大道,靠近Tiffany珠宝店的街角驻守。以一部老式的尼康相机捕捉过往行人影踪。夜晚,他穿上衬衫和西装,套上修路工人穿的荧光黄和橘色相间条纹的背心,骑着他的破自行车,穿越全城去拍摄上流社会的夜宴。2016年6月25日因病去世,享年87岁。
李有棠(1837-1905)字芾生,清代的历史学家,今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周江村人 ,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享年六十九岁。在二十二岁时,以第三名考取入袁州府学为附生(即俗所谓“秀才”);在二十五岁时,以超等第一名,补授廪膳生(即在岁试及科试中都考列一等以上,因而有资格领取国家津贴的秀才);在二十八岁时,考取辛酉科第一名优贡。次年,通过朝考,选拔江西省峡江县训。在任三年,即因祖母、母亲年高无人侍奉,弃官归家养亲。这就是李有棠“学而优则仕”的全部的、很不显赫的经历。
陈槃先生(1905-1999)乃著名的历史学家。字槃庵,号涧庄,广东五华县人。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国文系毕业,旋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累升至研究员。
陈致平(1908—2002),辅仁大学校友会会长,湖南省衡阳市人。著名作家琼瑶之父,著名历史学家。
毛昭晰,1929年出生,浙江奉化人,著名史前史学家,民进成员。现任西泠印社理事、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浙江省老教授学会会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英国图书馆协会会员。
曲辰,男,1942年1月21日出生于河北涿鹿。曾先后务农、做工、当会计、搞育种、充任剧团编剧,以及《长城文艺》杂志小说、散文、诗歌专栏编辑,张家口地区民间文艺“三套集成”副主编,民俗研究会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现已退休。
       曹三公子。本名曹升,15岁入浙江大学,19岁毕业。研究历史十余载。自2007年写作《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以来,他成为国内最受读者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三十而立的曹升,一举成为历史写作新一代大师级领军人物。
朱永嘉(1931-),历史学者,前上海市委常委。1931年生,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谭其骧、周予同等文史名家。后从事秦汉史、三国史、明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论曹操》等。
刘乃和(1918—1998),女,天津市杨柳青人。中共党员、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毕业于辅仁大学,与启功、柴德庚同为陈垣得意弟子,并多年担任陈垣秘书。陈垣去世后,作品、文集、年谱大多由刘乃和整理校订。着有《历史文献研究论丛》《励耘承学录》等。
杨庆堃(C.K.Yang,1911-1999),原籍广东南海,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1932年获燕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193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3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任纽约商报编辑、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1968-1970年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施建中(1900-1993),浙江省长兴县白岘乡人,又名施道,曾化名苏觉、养浩,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组织早期负责人之一。大革命期间,参加先后参加“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1924年由宣中华、俞秀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由邵力子、经亨颐介绍加入国民党。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协助新四军开展革命工作。解放后,曾当选为杭州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1956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蒋系(796—872),字大中,唐代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为唐代官吏。蒋乂之子。历官昭应尉、直史馆、右拾遗、史馆修撰、谏议大夫、唐州刺史、给事中、集贤殿学士、判院事,吏部侍郎,兴元、凤翔、山南道节度使。
刘修业先生(1910—1993)福建福州人。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1932年在当时的北平图书馆工作,编制国学、文学等索引。1936年,刘先生赴法与王重民教授抄录敦煌资料,著录明清间来华传教士的译著书。1937年4月,在法国巴黎与王重民结緍,婚后不久去伦敦大学进修。1939年与王同赴美国,王先生先后在美同国会图书馆和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鉴定馆藏的中国善本书,刘先生帮同著录。1947年回国,复在北平图书馆工作。1953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国史学论文索引》,1966年退休。
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JulesMichelet,1798—1874)在近代历史研究领域中成绩卓越,被学术界誉为“法国最早和最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历史学家”,还被誉为“法国史学之父”。他以文学风格的语言来撰写历史著作,令人读来兴趣盎然;他以历史学家的渊博来写作散文,情理交融,曲尽其妙。在米什莱笔下,山川、森林、海洋、禽鸟、昆虫,一草一木,无不洋溢着深沉的诗意的凝思。这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并不著名。最近他的散文集《大自然的灵魂》已出版。
茨维坦·托多洛夫(又译作茨维坦·托多罗夫)原籍保加利亚的法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历史学家,当代著名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为法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结构主义是什麼?》(Qu'est-cequelestructuralisme,1968)、《批评的批评─教育小说》(Critiquedelacritique:unromand'apprentissage,1984)(台北:桂冠,1990年)、《失却家园的人》(L'Hommedepayse,1996)、《共同的生活》(LaViecommune,1995)及《新的世界之乱:一个欧洲人的思考》(LeNouveaudesordremondial:Reflexionsd'uneuropeen,2003)等。
汤重南,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40年11月生于重庆,原籍江苏武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顾问等职。主要学术专长是日本近代经济史,现从事日本近现代史研究。
叶文心,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历史学系教授。其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着重研究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史和社会史,在国际汉学界很有影响,主要代表作有《Provincial Passages》《The Alienated Academy》《Shanghai Splendor》《民国时期大学校园》等。
戴家祥(1906-1998),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经学家。字幼和,浙江瑞安人。1926年考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先生,治经学和古文字学。1929年任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1931年,任浙江省立杭高教员。1934加入北京考古学社,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36年夏,受聘四川大学,为副教授。1937年回到浙江,任台州中学教员。1945年任英士大学副教授。1951年,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次年转入历史系。 1955年,担任是上海历史学会理事会理事。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5月30日病逝于上海。
庄辉明,男,汉族,1950年1月生于上海,197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庄辉明老师重视基础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在他的鼓励下,很多学生投身于中学和小学的基层教育工作中,为当地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曹永和(1920年10月27日-),未念过大学的台湾历史学家。以研究台湾荷西殖民时期著名。
胡绍华是1951年在湖北监利出生,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现任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鲁迅学会理事、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三峡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三峡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王先明Wang Xianming男,1957年生,山西省屯留县人,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史、文化史。在国家权威历史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级研究项目5项,现主持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资助项目“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至1937年的中国乡村”、教育部中国社会史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500年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异”等课题。获人事部、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奖章”, 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多次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山西省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现为国家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
李世瑜(1922-2010.12.29),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1922年2月出生于天津,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研究院人类学部毕业,1948年获硕士学位。1982年获美国亨利·路斯奖金并终身“路斯学者”称号。曾在辅仁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教学》杂志社、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单位任职,兼任美国宾州大学、日本学习院大学客座教授。曾应邀至美国、日本、加拿大、英、法、俄、爱沙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及宝岛台湾讲学。1940年开始,李先生以田野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民间秘密宗教及结社,后又旁及人类学范围内所属相关学科,如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民俗学、方言学、方志学、文献学等。著有《现代华北秘密宗教》、《宝卷宗录》、《天津的方言俚语》、《社会历史学文集》等。
任教於华东师范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罗文大学(Rowan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1998-2007年间并任该系系主任。
胡思庸,著名历史学家,河南省信阳人。1946年考入河南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48年转到文学院历史系就读。1951年2月毕业后留河南大学任教。 历任开封师范学院讲师,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二、三届副主席,河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会长。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胡思庸先生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主要在鸦片战争史和太平天国史等领域。
胡振宇,男,1963年生,安徽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会员,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委员,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功甫(1890年一1942年),出生于清朝,为清末贡元、郡学毕业生,国立北京大学文学士、中国历史学家,曾先后任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史学系教授,国立广东大学文科教授、国立中山大学文史教授、史学系主任兼广州市立二中校长、语言历史学事务委员会委员、历史语言学研究所近代史料征集委员会主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学生杂志》主编。先后出版发行了《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述略》《中国革命史》《义和团运动与辛丑和约》《日俄战争与辽东开放》《日俄战争史》等近代史作。是中国史学史、近代史学科教研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