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衍伟,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超导材料、纳米能源材料以及强磁场下新型功能材料合成及其相关物性研究。2015年马衍伟研究组成功研制出国际第一根10米量级的高性能122型铁基超导长线,实现了铁基超导线带材领域的新突破。
何安瑞,研究员、博导。北京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span>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span>。
温殿忠,男,1949年4月23日生,河北抚宁县人。取得应用科研成果12项,其中与黄得星教授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2DCM硅磁敏二极管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本人独立完成的黑龙江省重点攻关项目硅各向异性腐蚀技术与设备获1989年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获1990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列车偏载探测项目获1998年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际专利1项。现任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敏感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琦,男,1962年9月生,江西吉安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史,先后承担了“漕运与中国社会”、“清代漕粮征派与地方社会秩序”等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主持和承担了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职务 职称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教授 博导所在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赵惠扬,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首建中山医院同位素室,为国内核医学科奠基人之一,历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原上海医科大学核医学教研室主任、核医学研究所所长。
陈金全,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2年5月出生,四川渠县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之后在湖南沅江县洞庭湖军垦农场劳动近2年。1970年至1981年在广西凤山、河池等壮瑶山区的乡、县、地区工作11年,1981年调入西南政法大学执教。1983年评为讲师,1987年评为副教授,1994年评为教授,并招收法律史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法律史博士研究生并兼任法律史学科负责人。
李鸣光,男,教授,现任职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首任馆长。
杨关福,男,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籍贯广东,1942年出生。
潘冶,男,1956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兵,男,1971年生,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参加了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项多项。
任贵兴,三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12月,获香港大学食品加工与保存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1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3月,任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北京)主任;2011年1月,任农业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2015年3月,任中国作物学会藜麦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