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中(1889—1959)教育家,哲学家。字尧卿,号离明,又名士申。湖北随县高城人,祖籍江西清江。湖北随县高等小学首届毕业生,民国初毕业于湖北德安府中学,后升入北京私立明德大学和北京大学,受教于大儒黄侃、蔡元培,与冯友兰(河南南阳人)同学,读书期间加入北大哲学研究会。毕业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朝阳大学讲师。
(1916年-2001年),原名肖锡尧,江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华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
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法国神学家。生于法国布列塔尼南特附近的巴莱镇(LePallat),卒于索恩河畔沙隆(Chalon-sur-Saone)。曾先后就学于唯名论者罗瑟林、实在论者香波的威廉和拉昂的安瑟尔谟。
居那尔-希尔贝克是挪威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50年代在奥斯陆大学学医期间,年仅二十一岁的他发表《虚无主义》一书,引起当时挪威文化界的很大反响,也促使他下决心从医学转向哲学(但他对医学的兴趣和所受的训练与他后来从事科学哲学的研究,创立卑尔根大学的“科学和人文学科理论研究中心”仍然有很大关系。除了挪威的奥斯陆大学和卑尔根大学之外,他还曾在法国巴黎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求学。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是英国的哲学家。在知识论上,洛克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pragmatism)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他发展出了一套与托马斯·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不同的理论,主张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并且保障人民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时,其统治才有正当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时,社会契约才会成立,如果缺乏了这种同意,那么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权利。洛克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被广泛视为是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他的著作也大为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以及许多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美国开国元勋。他的理论被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洛克的精神哲学理论通常被视为是现代主义中“本体”以及自我理论的奠基者,也影响了后来大卫·休谟、让·雅各·卢梭、与伊曼努尔·康德等人的著作。
叶蠖生(1904—1990),原名叶季龙,宿迁市沭阳县人。他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就关心国事,富于正义感。1928年1月,叶蠖生25岁,沭阳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一·六”惨案,反动地主程廉泉勾结军阀部队,枪杀和逮捕了一批进步人士。被捕人士中,经营救出狱的李嘉林,应邀到叶蠖生的家乡叶上庄裕泉小学教书,与叶相见十分融洽,经常在一起探讨学问,共论国事。就在这次相聚后不久,就读于中央大学的叶蠖生,便去日本留学了。
景幼南(1903~1982年),初名炎昭,改名昌极,字幼南,江苏泰州人。景幼南著有《哲学论文集》、《哲学新论》、《道德哲学新论》、《名理新探》等。译有《柏拉图对话集选篇》、《温楷斯德文学评论之原理》等。
肯迪,阿拉伯哲学家,一生著述宏富,涉及到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据传有200多部,但大多失传。现存的主要著作有《肯迪哲学论文集》、《论第一哲学》、《五本质论》、《论理智》、《逻辑学引论》、《音乐分类》等,多为拉丁文译本。
康拉德·费德勒(Konrad Fiedler,1841——1895)德国哲学家,极力主张将美学和艺术学区别开来,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安提西尼(希腊语:ντισθνη,英语:Antisthenes,前445年-前365年),出生于雅典。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弟子之一。昔尼克学派(犬儒学派)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