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孙(1744-1832年)字怀祖,号石□,清江苏高邮人。八岁读毕十三经,旁涉史鉴。高宗南巡通銮,赐举人。乾隆四十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转工部主事,升郎中,擢陕西道御史,后任山东运河道、永宁河道。仁宗亲政,首劾大学士和坤,疏语援据经义,大契圣心。从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之学。其于经,熟悉汉学之门户,手编《诗三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音为二十一部。又因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尔雅疏证》。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还著有《校正广雅音》、《广雅疏证补正》、《群经字类》、《释大》、《方言疏证补》、《丁亥诗钞》、《雅诂表》、《叠韵转语》等。
魏建功(1901--1980),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奠基人。
吴承仕(1884一1939)字絸斋,又作检斋,安徽歙县人。经学家、国学家、教育家。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任司法部佥事。曾受业于章太炎门下,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及经学。与黄侃、钱玄同并称章门三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学、中国大学任教。在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任教授、系主任多年。与在南京大学任教的黄侃有“北吴南黄”两大经学大师之称。晚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伍铁平, 男,1928年6月生,湖南湘潭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语言学会理事。
汪平, 1944年10月21日生,文学硕士学位。兼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湖北省语言学会理事,大型学术期刊《语言研究》主编。汪平教授2001年从华中科技大学调到苏州大学文学院,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徐中舒(1898-1991)先生是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近六十年。先秦史和古文字学是其主攻方向,对明清史和四川地方史的研究也有显著贡献。曾任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古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徐仲华,著名语言学家,代表作有《语文书籍·徐仲华》(语文小丛书)容易写错的字、《 幽默与雅趣》、《汉语书面语言歧义现象举例》等。
项楚,浙江永嘉县人,中国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他的研究领域以敦煌学为核心,涵盖了语言学、文学、文献学和佛学等诸多方面。其中对于敦煌俗文学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享誉国际学坛。出版有《敦煌文学丛考》、《敦煌变文选注》等多种专著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徐德庵(1902~1984),教授,临朐人。1926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1927年至1949年底,先后任山东第三师范、曲阜师范、四川成都中学等校园文教员,华西大学中文系、四川大学夜校讲师,相辉学院文史系副教授、教授,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并曾兼任教研室主任、学院工会副主席等职。1981年应聘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顾问,并被选为四川省语言学会理事。1984年4月逝世。
杨伯峻原名杨德崇,湖南省长沙市人,1909年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封建家庭,祖父以上三代单传。著有《破音考略》(《国文周刊》1948年第74期)等论文。
俞敏(1916-1995),中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古汉语研究,探索汉藏语比较、梵汉对音问题。著有《中国语文论文选》、《经传释词杞记》等。主要论文编入《俞敏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9)。
游汝杰,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7月生于浙江温州。
叶蜚声1926年3月7日生。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财务管理系,在银行工作,10年后,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开始语言学研究。1961年毕业后留系工作,1979年越级晋升为副教授。1982年至1984年任中文系副系主任。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10月退休。曾长期担任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外语言学》编委
朱德熙(1920~1992),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语法学家、教育家。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清华大学、昆明中法大学、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等知名大学教授;在北京大学,他先后担任中文系副主任、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北大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朱德熙是汉语语法学界伟大的语言学大师,是一位富于开创精神的杰出学者,在中国语法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竺家宁,1946年出生,台湾语言学家。浙江省奉化人。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于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和中文所所长。
张永言,语言学家。1927年12月4日生于四川成都。1947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系。1951年任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助理员。1953年以后在四川大学任教。现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学科博士生导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张双棣,教授,1944年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史、古汉语词汇、汉语音韵学。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县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等。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长于校勘、版本、目录、声韵、文字之学。出生书香世家,自幼由父亲自授业,后又转益多师,从小到大,走的是自学之路。在华中师范大学执教40年之久,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
张志公(1918~1997)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河北省南皮县人。1937年入中央大学,后转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学习外国文学和语言学。他著有《汉语语法常识》、《修辞概要》、《语法学习讲话》、《语法和语法教学》等。
赵世开,著名语言学家。浙江宁波人。
赵仲邑 (1914~1984)广东新会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周大璞(1909-1993)著名语言学家,精于训诂学、汉语史、语文学,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的“八中”之一。1909年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李店乡周围村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生前曾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
周清海,新加坡语文教育与语文政策专家,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主任、新加坡华文教学检讨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国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华文模范教师奖遴选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并先后应邀担任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学术顾问或评审委员,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级研究员、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中华语言文化中心顾问、新加坡《联合早报》咨询委员。自1975年起至今长期担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华文教师。
语言学家。字星元,江苏省宜兴市人。早年入教会学校学习拉丁文和法文,后入上海震旦大学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学习,后曾向马相伯学习文法学,并拜陈垣为师。曾任教于上海的美国教会学校Consaga College中国学生部、法国教会学校天津工商学院、北洋大学等校。1949年后,曾历任河北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语言学教授、系副主任、副教务长、副院长,天津市语文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科学联合会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委员,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语言学教授、副院长,河北师范学院副院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天津师范学院副院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等。
郑锦全,美国伊利诺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曾在哈佛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伊利诺大学、夏威夷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音韵学、词汇语义学、国语音韵学、语言认知、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等。
徐盛桓,男,1938年7月生于湖南岳阳。195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外语系英语专业,1961年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70年代末开始语言学研究,堪称国内外国语语言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1956年出生于山东诸城。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古文字学、汉语文字学及其应用等方向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受聘国家语标委汉字委员会副主任...
       弗斯(1890~1960)Firth,John Rupert,英国语言学家。现代 语言 学伦敦 学派的 创始人。生于1890年6 月17日,卒于1960年12月14日。曾在利兹大学攻读历史,1913年获硕士学位。1914年参加英国印度教育司工作,在阿富汗、非洲、印度各地服务。1920~1928年在印度旁遮普大学任英语教授。1928~1938年,在伦敦大学语音学系任高级讲师。1937年到印度研究古吉拉特语和泰卢固语15个月,1940年回校后任特级讲师。1941年升任语音学系主任,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办了一些短训班,致力于培养英国所急需的日语人才。1944年伦敦大学首次设普通语言学讲座,他是第一任教授,直至1956年退休。
       马秋武,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当代语言学》编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代外语》编委、《南开语言学刊》编委、美国麻州大学语言学系访问学者。
李葆嘉 1951年生。语言科技新思维的倡导者。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兼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所长、语言信息科技中心(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有论文150余篇、著作18种行世海内外。  
张显成,男,1953年生,汉族,四川成都双流县人,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四川三峡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简帛文献和中医文献研究的语言文字研究以及文献学研究。
       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12.7——1945.2.1),荷兰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出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Groningen)。在上学时就掌握了阿拉伯语。1891年考入格罗宁根大学学习文学和梵文。1915年成为莱登大学教授,1932年任校长。1942年他被德国人逮捕囚禁,1945年荷兰解放前夕病逝。 <br />
周海中,1955年10月出生于广东雷州,祖籍广西合浦,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广州中山大学教授,民盟成员。1983年,周海中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他曾提出梅森素数分布猜想、网络语言学等观点,受到学术界。由于科研成绩显著,周海中被评为首届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1988年),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立功证书(1988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
       邢公畹(1914~2004)原名邢庆兰,祖籍江苏省高淳县,生于安徽省安庆市,著名语言学家。年自安徽大学毕业后考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因时局变动而未能入所,1940年方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李方桂学习汉语方言、汉语上古音、侗台系语言等。后到联大中文系任教,从罗常培学习汉语音韵学、汉藏系语言调查等课程。曾调查布依语和傣雅语。后随南开大学回到天津。2004年7月7日凌晨3时25分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逝世,享年90岁。
       缪勒(Hermann Joseph Muller, 1890-1967)(又译“穆勒”)美国遗传学家。缪勒祖籍德国(Muller),1890年12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1967年4月5日卒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1907年缪勒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在大学期间,曾认真阅读洛克(R·H·Lock)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并进修威尔逊讲授的染色体遗传学。大学毕业后在康内尔医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生理学系深造,1912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被摩尔根招为研究生,在摩尔根的实验室里攻读博士,1916年取得博士学位。
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简称J.R.R.托尔金。牛津大学教授,古英语专家。1911年到牛津大学的埃克塞学院学习古英语、日耳曼语系、威尔士语与哥特语,显示出令人瞩目的语言学天才。一次大战中赴法参战,后因病回国。曾在里兹大学、牛津大学任教,1959年退休。1937年出版《霍比特人》,其后又耗时16年完成了魔幻小说巨著《魔戒三部曲》,获得极大的成功。1973年9月托尔金去世,与妻子合葬在牛津北郊的一个公墓里。
       浮士勒(Karl Vossler , 1872-1949) 德国罗曼语文研究者和语言学家。1872年9月6日生于霍恩海姆,1949年 5月18日卒于慕尼黑。先后在蒂宾根、日内瓦、施特劳斯贝格、罗马、海德堡各大学读书。1902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09~1910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教授,1911年任慕尼黑大学教授。1937年因反对希特勒政权限制学术自由,被迫提前退休。1945年重返该校任教,1946年但任校长职务,1947年退休。
柯达伊·佐尔坦(匈牙利语:KodályZoltán,1882年12月16日-1967年3月6日),生于匈牙利的凯奇凯梅特,死于布达佩斯,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收集家、语言学家、音乐教育家与哲学家。
叶尔姆斯列夫(Louis Hjelmslev),丹麦语言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理论家。1899年10月3日生于哥本哈根,卒于1965年5月30日。
       萨丕尔(Sapir,Edward;1884~1939),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884年1月26日生于德国劳恩堡(今波兰勒博尔克),1939年2月4日卒于纽黑文。萨丕尔5岁时移居美国。1907年起先后在加州大学、宾州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0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10~1925年任渥太华加拿大国立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192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与语言学副教授、教授。1931年到耶鲁大学,任刚成立的人类学系主任。他担任过美国语言学会会长和美国人类学会会长。
满文研究专家——安双成,63岁的安双成先生是一位锡伯族学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员,《满汉大词典》和《汉满大辞典》的主编。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他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许慎曾担任太尉府祭酒,师从经学大师贾逵。他历经21年著成的《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五百四十个部首。许慎另著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已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