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1927.11-),江苏南通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西北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文化》季刊主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江苏江都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农村经济、扶贫开发,现从事科研管理。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张椿年,历史学家。江苏溧阳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
张法,四川人,1954年生,哲学硕士。代表性著作: 代表性著作有:《中西文化与艺术精神》、《20世纪西方美学》、《中国美学史》、《美学导论》等。专著《中西文化与艺术精神》曾翻译为韩文,在韩国产生过较大影响。
张海鹏(1867年—1949年),字仙涛,别号连溪,绰号“张大麻子”。奉天盖平县人,奉系将领,中华民国及伪满洲国军事将领。
张涌泉,男,1956年10月10日出生,浙江省义乌人。1992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师从项楚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10月提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博士学位。
女,中共党员,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民族语文》编辑委员会委员。1999年入选中国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曾应邀赴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等学术访问及合作研究。
曾繁仁 (1941~)安徽繁昌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山东大学讲师、系副主任、教授、教务长、常务副校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赵人伟(1933-),男,浙江金华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现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比较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学术专长为经济转型、收入分配。主编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等。最近刚刚出版《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保障改革》,刚刚编完新的论文集《紫竹探真——收入分配及其他》。
赵曙明,男, 1952 年 12 月 15 日 生于江苏海安。 管理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企业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江苏??333 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曾多次获得教育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获美国大学国际企业管理学者奖。
郑保卫,男,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的副理事长。2012年,受聘为重庆大学教授、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新闻学论集》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主编。
吴明珠,新疆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著名的甜瓜、西瓜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党的十三大代表。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池际尚池际尚,女,岩石学家,湖北安陆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后留校任教。1949年获美国布仑茂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地质学院教授,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民盟第六届中央常委。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专于岩石学。在金伯利岩、镁铁质与超镁铁质岩、中酸性侵入岩、岩浆碳酸岩和构造岩岩组方面造诣颇深。为中国的含矿金伯利岩和北方岩浆岩型磷灰石矿床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合着有《费德洛夫法》,主编有《岩浆岩岩石学》。
胡和生(1928年——)中国著名女数学家,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授予诺特讲席(NoetherLecturer),为女数学家所能获得的莫大荣誉。胡和生教授是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的资深院士。中国数学家谷超豪的夫人。
匡廷云,女,1934年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匡廷云院士是中国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林学钰,女,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199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女,无机化学家。 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鹤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3月3日晚在其位于巴黎的总部举行2011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来自中国香港的任咏华教授和另外4位女科学家共同获得这一奖项。任咏华现为香港大学无机化学教授,她因在发光材料和太阳能创新技术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而获奖。
施蕴渝,女,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上海崇明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深入开展了与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包括酶与底物,药物与靶分子结合自由能的计算蛋白质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分子的随机动力学模拟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机理的计算机模拟,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取得了一些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之荃,高分子化学家与化学教育家。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和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攻过渡金属和稀土络合催化聚合。研制出的三元镍系顺丁橡胶成为中国万吨级顺丁橡胶工厂聚合工艺的基础。并在创建稀土络合催化聚合和开拓稀土化合物作双烯烃定向聚合催化剂,炔烃聚合催化剂和开环聚合催化剂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沈天慧,女,半导体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恩多,1944年11月18日出生于重庆,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196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酶学研究室研究生毕业,198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加入九三学社,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王恩多主要以氨基酰-tRNA合成酶和相关tRNA为对象进行酶与核酸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在亮氨酰-tRNA合成酶精确识别其底物亮氨酸tRNA和亮氨酸、进而质量控制从信使核糖核酸翻译为蛋白质的机理方面做出了系统的重要研究成果,在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编校功能和编校途径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许志琴 ,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地质研究所所长,为推动我国入地工程的实施作出了很大努力。
尹文英(1922.10.18-),出生于河北平乡,昆虫学家、上海昆虫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第六、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文英早年从事鱼类寄生虫和鱼病防治的研究。1960年后系统地进行原尾虫的分类、形态、生态、胚后发育、生物地理、比较精子学和亚显微结构等研究,记述中国原尾虫164种,其中141新种,18新属和4新科,提出原尾虫系统发生新概念,并据此建立了原尾纲新的分类体系,1999年出版了《中国动物志:原尾纲》。1985年后,主持和推动土壤动物学的系统研究,联合60多位学者在6个气候带完成土壤动物组成(3千多种)、变动规律及其在土壤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等试验研究,其结果主编写成《中国亚热带土壤动物》、《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和《中国土壤动物》等专著。
赵玉芬,1948年生,河南淇县人。1949年尚在襁褓之中的她被父母带到了台湾。1971年毕业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教授、郑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2006年6月赵玉芬教授任厦门大学药学系主任。2017年12月11日,赵玉芬任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
范云六,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植物基因工程开创者之一。
胡启恒,女。模式识别专家。陕西榆林人。1959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1963年获该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模式识别及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从事模式识别研究工作。1970年负责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只电动假手。1976年组织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用于邮电部门信函自动分检流水线的手写数字识别机。
胡之璧,女,1934年出生,德国理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在德国图平根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奥地利国家植物技术研究中心、德国杜塞岛夫人学和丹麦奥胡氏大学作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发表论文80余篇。主要从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转化得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先后承担国家级和上海市级重大研究课题2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20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等奖等8个奖项。
刘彤华教授是中国著名的病理学家、博士生导师。从事病理工作50年来,刘教授在临床诊断、科研、教学、著作等方面,成绩斐然。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先后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
邱爱慈,女(1941.11.22 -),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陈寊(1921年- ),女,福建福安人,1944年毕业于中正大学农学院农学系,获农学士学位。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毕生从事植物病理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在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机理研究,以及水稻细菌性病害的流行规律、病原菌鉴定及防治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劼1965年2月出生,蒙古族,蒙古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博士,中共党员,长期从事生态学的教学工作和草原生态学方向的研究工作。
黄淑帧教授长期从事医学遗传学和胚胎工程学的研究工作,在遗传的基因诊 断、基因治疗、转基因动物和干细胞等领域成绩卓著。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400多 篇,30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上海市的重大科技成果奖,在国内外申请和获得 了10项专利,作为首席科学家连续5次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基金。
侯亚梅,博士,女,汉族,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分别于1990年和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国际史前及原史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17年,主要从事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制品的研究工作。
叶玉如,女,国际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1955年7月30日生于香港,原籍广东台山,1977年毕业于美国Simmons学院,198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 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生物化学系主任、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年,叶玉如因在分子生长控制、鉴别和神经系统树突形成中的重要发现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王红阳(195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肿瘤学、分子生物学专家。
李爱珍主要研究单晶材料,1997年,任磷化锢及有关化合物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第一届欧亚等离子物理和工程国际会议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2007年5月1日,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
谢立青,女,汉族,1940年11月出生于北京,安溪县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民国36年(1947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先后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今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北京第二十九中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
是一位女科学家。她于1902年6月16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使她名垂科学史册的是她在玉米中对可移动基因——转座基因(俗称“跳跃基因”)的研究。
陈化兰,女,1969年出生于甘肃省白银市。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现任动物传染病及预防兽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199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由三位发育遗传学家共同获得。他们是77岁的EdwardLewis(美国加州理工学院),52岁的ChristianeNusslein-Volhard(德国MaxPlanck学院)和48岁的EricWieschaus(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古道尔 珍·古道尔(Jane Goodall,1934年4月3日—),又名珍·范罗伊克·古道尔女爵士,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著名动物保育人士。珍·古道尔长期致力于黑猩猩的野外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她的工作纠正了许多学术界对黑猩猩这一物种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揭示了许多黑猩猩社群中鲜为人知的秘密。除了对黑猩猩的研究,珍·古道尔还热心投身于环境教育和公益事业,由她创建并管理的珍·古道尔研究会是著名民间动物保育机构,在促进黑猩猩保育、推广动物福利、推进环境和人道主义教育等领域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由古道尔研究会创立的根与芽是目前全球最活跃的面向青年的环境教育计划之一。由于珍·古道尔在黑猩猩研究和环境教育等领域的杰出贡献,她在1995年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荣封为皇家女爵士,在2002年获颁联合国和平使者。
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她与丈夫卡尔·斐迪南·科里以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赛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