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基尔城,母亲埃玛·帕齐希(Emma Patzig,1821年—1914年)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另有4个孩子赫尔曼(Hermann)、希尔德加德(Hildegard)、阿达尔贝特(Adalbert)和奥托(Otto),父亲的第一任妻子留下了2个孩子胡戈(Hugo)和埃玛(Emma)。普朗克在基尔度过了他童年最初的几年时光,直到1867年全家搬去了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黑的马克西米利安文理中学(Maximiliansgymnasium)读书,与他当时同学的奥斯卡·冯·米勒(Oskar von Miller)后来成为了德意志博物馆的创始人。
马丁纽斯·韦尔特曼(Martinus Veltman,1931-)1999年,与格拉尔杜斯·霍夫特(Gerardus Hooft),因解释了物理学中的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马克斯?玻恩(Max Born,1882年1月11日—1970年1月5日),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因对量子力学的基础性研究尤其是对波函数的统计学诠释,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是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哥廷根市荣誉市民等。他还获得较多荣誉,如剑桥Stokes奖章、德国物理学会马克斯?普朗克奖章、伦敦皇家学会Hughes奖章等。
尼尔斯·亨利·戴维·玻尔(公元1885~公元1962年11月18日),原子结构学说之父、丹麦物理学家。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氢原子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08年,卢瑟福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卢瑟福还是一位杰出的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从来没有树立过一个敌人,也从来没有失去一位朋友”的人。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剑桥逝世,与牛顿和法拉第并排安葬,享年66岁。
潘谷西,男,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中国建筑史与古典园林的教学与研究。潘谷西教授从教40余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潜心教学,探索不辍,为完善建筑系教学体系作了大量工作。第一批获准招收研究生后,他身体力行,带领研究生进行古建筑考察。
皮埃尔·路易·莫佩尔蒂(Pierre-Louis Moreau de Maupertuis,1698年7月17日-1759年7月27日),是一位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是最先搞清楚地球形状为近扁球形的科学家。他也拥有发明最小作用量原理之荣誉。
现代性中的理性主义、普遍主义与本质主义引起人们“冷静的愤怒”,到了让·努维勒这里,他强调建筑的情感、当地文脉以及光线带来的稍纵即逝的诗意,在光影流动间阐释建筑的新可能。
萨哈·哈帝,她的设计才华也不仅止于建筑,还包括了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1985年,哈帝曾为伦敦Bitar品牌,设计过家具与室内装饰。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1951年生于西班牙巴伦西亚市,先后在巴伦西亚建筑学院和瑞士联邦工业学院就读,并在苏黎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卡拉特拉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所提出的当代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模式。
孙继荣,男,1957年10月生。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王伟雄,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汕头市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汕头市作家协会会员,汕头市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汕头市长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昀,著名建筑大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维克多·奥尔塔设计的作品摒弃了传统建筑不注重实用和个性的特点,显露出现代建筑风格的倪端。他坚信,现代建筑应该很好的周围环境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相互谐调的整体,而不应象传统建筑一样拘泥于建筑形式。
王大闳(Dahong Wang,1918年7月6日-),原籍广东东莞,出生於北京。台湾著名建筑师,早期赴英、美求学,为W.Gropius于哈佛任教时期之学生(与贝聿铭同班)。1950来台湾后,对推动现代建筑发展有重要的启蒙示范贡献。在父亲王宠惠的栽培下,王大闳十三岁入瑞士夏德美中学,一九三六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主修机械,旋即专攻建筑。一九四一年入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攻读。一九四八年定居台北,一九五二年在台北开设建筑师事务所,二十二年间完成不少知名建筑物设计,其中就包括台北“国父纪念馆”。2009年获颁第十三届国家文艺奖。
威廉?韦伯(Wilhelm Eduard Weber,1804年10月24日-1891年6月23日),德国物理学家,毕业院校于哈雷大学,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韦伯”(缩写:Wb)是以威廉?韦伯的名字命名的。
王鹏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复杂系统和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研究。
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家。福建龙岩人。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教授、所长。其成果被誉为是“对世界病毒的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发现一种新的水稻病毒―水稻簇矮病毒,受到国际稻病学界的好评;报道的水稻齿矮病毒和东格鲁病毒均系中国新记录。
原广司,1936年出生于日本东北的川崎市,1964年取得日本东京大学数物大学院建筑学科博士学位。 在1960年代时,原广司被认为是日本三名最有前途的年轻建筑师之一,其中Iso和Kuro在大型的公共建筑中树立了他们的风格,而原广司则致力於探寻居住建筑上新的表现。
严讯奇先生是最著名的华人建筑师、近二十年来香港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曾获巴黎巴士底歌剧院设计竞赛第一名,有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二十年前创立了他的设计事务所,在香港和亚洲地区有大量建筑作品。他的设计风格现代、高雅、耐人寻味,在国际上多次获奖。
约瑟夫·夫琅禾费(Joseph von Fraunhofer,1787年3月6日-1826年6月7日)德国物理学家,主要贡献集中在光谱方面。
约瑟夫·约翰·汤姆孙(Joseph John Thomson,1856年12月18日-1940年8月30日),英国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以其对电子和同位素的实验著称。他是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险室主任。一幅他正在研究阴极射线管 的肖像挂在实验室的麦克斯韦讲演厅里。不善于具体操作,但对仪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却是非常敏捷的。
约瑟·亨利(Joseph Henry,1797年12月17日-1878年5月13日)是一位美国科学家,也是史密森尼学会首任会长。他被认为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之后最伟大的美国科学家之一,对于电磁学贡献颇大。
张鎛(1911—1999年),建筑学家,一级工程师。山东无棣人。1934年毕业。1948年任广州穗所主任建筑师。1951年至今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工作,现任总工程师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院建筑结业组组长。是第三、四届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设计的工程有:友谊医院主楼、新侨饭店、友谊宾馆、自然博物馆、文化部新楼等。曾是国际俱乐部、友谊商店及十六层公寓等现代化建筑物规划设计的顾问。还积极参与了北京市的城建规划工作。
王师,男,1979年10月出生,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遗传学专业、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海洋贝类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育种学等领域,在海洋无脊椎生物的高通量低成本SNP分型技术开发,高精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共表达基因网络研究,以及基因组进化等方向上均有开创及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已在主流SCI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麦克林托克是遗传学先驱者,是20世纪具有传奇般经历的女科学家。她终身从事玉米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1939年,她当选为美国遗传学会主席。是遗传学主流中的中坚人物。由于提出了“移动的控制基因学说”,于1983年获诺贝尔生物学奖,这是世界上靠独自研究成果而得此类奖金的第一位女科学家。
常瑞华(英文名:Connie J.Chang-Hasnain)1960年出生,原籍台湾的美国科学家,她在台北市立第一女中毕业。后来就读于圣地牙哥加州大学电机系,取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光通讯、光在通讯中的变速与改善制程。她获选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吉尔布芮丝讲座,是当届得奖人之中惟一的华裔与惟一的女性。2008年开始
德福雷斯特1873年8月26日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20岁被耶鲁大学录取,1899年他终于获得了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他是世界上第一支真空三极管的发明人。
戴维·波利策(Hugh David Politzer),1949年8月31日出生在纽约,美国物理学家,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担任教授,200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弗奇戈特出生于美国的查尔斯顿,从小喜欢阅读科学书籍。在北卡大学获得化学学位,在西北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56年前往纽约州立大学任教前,一直在科内尔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弗兰克·德雷克,美国地外文明搜寻(SETI)组织创始人、天文学家。1960年,在西弗吉尼亚州绿岸天文台,开始了一项名为“奥兹玛”(OZMA)的监听外星人信号计划。1961年提出了“宇宙文明方程式”,也就是德雷克方程。近半个世纪,德雷克博士计算评估出银河系内可能存在地外文明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7个因素,如:银河系中诞生恒星的等级、恒星有多少颗行星、行星能否适应生命体生存以及猜测地外智能生命能够存活多少时间等。
哈罗·沙普利(Harlow Shapley),1885年11月2日-1972年10月20日,美国天文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提出了太阳并不在银河系中心的重大发现。
罗杰·B·迈尔森(Roger B. Myerson),1951年出生于波士顿,美国国籍。1976年迈尔森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课题为 “一种合作博弈理论,对博弈论有深入的研究。自2007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教授。迈尔森是个能让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变得很实用的经济学家。他为美国解决了如加州电力危机等在内的很多经济难题,在世界经济学届赫赫有名。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3名美国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创建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
吕正雄,詹姆士·吕,Dr.James .c. Lu,男,1944年生于台湾,环境化学家,环境工程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乔治·盖洛德·辛普森(George Gaylord Simpson,1902年6月16日—1984年10月6日)是一位美国古生物学家。他的专长为以灭绝的哺乳类,与它们在大陆之间的迁徙。同时他也是现代综合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在演化领域的主要著作包括《演化的节拍和调式》(Tempo and Mode in Evolution)与《分类规则与哺乳类分类》(Principles of Classification and a Classification of Mammals)等。辛普森对演化论中的间断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概念的建构也有所参与。古尔德-辛普森大厦在亚利桑那大学,图森,亚利桑那州地质学家劳伦斯·古尔德和辛普森被命名为辛普森指出,他的工作在现场的古地理和大陆演化关系。
颜利平,男,原籍湖南省衡阳市。先后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南加州大学。专长于岩土与地震工程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从事交通及水系统相关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支持。
费根鲍姆1936年生于新泽西州的威霍肯,生父是波兰移民,但在费根鲍姆一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继父是一个食品店的会计,使用着一台笨重的机电式蒙络计算器(Monroecalculator,是20世纪初的发明),这引起少年费根鲍姆的极大好奇与兴趣。1952年,费根鲍姆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当时还叫卡内基理工学院)电气工程系。在那里,他遇到了著名的诺贝尔奖得主西蒙教授。
姓名:德福雷斯特 De Forest Lee 国家:美国 学科:发明家 简 历 德福雷斯特(De Forest Lee) 美国发明家。1873年8月26日生于衣阿华州康斯尔布拉夫斯;1961年6月30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 德福雷斯特是亚拉巴马州...
苏珊·霍克菲尔德第十六任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也是麻省理工建校以来第一位女校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她首开在脑研究方面使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先河,发现了导致癌细胞在脑内扩散的蛋白质家族和基因。
李奥纳特·苏士侃(Leonard Susskind),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伍献文(1900—1985),动物学家,鱼类学家,线虫学家。中国鱼类分类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鲤科鱼类志》巨著的主要撰写者。在国内率先阐明鲤亚目鱼类的系统发育,并提出了新分类系统。最早组织和进行了中国的海洋与湖泊综合调查。倾心于科研组织工作和人才培养,为中国水生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英恺,医学家,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最先成功地进行食管癌手术;对食管癌的病理、发病因素、防治均有创见;开创了中国的胸外科事业;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胸科专科医院。在中国率先研究心血管病的流行学及人群防治。他培养了大批胸心外科和普通外科人才。他组建的三个医院和五个外科都具有时代特色,并在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和国际医学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